福建漳州华安县贡鸭山村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了150多位城市人前来定居创业。这些"新村民"不仅开办民宿、打造植物文化园,还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捐款修建公共设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这个深山小村焕发新生机。

在福建漳州的深山里,一个海拔近千米的小山村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贡鸭山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正成为都市人向往的康养胜地。
生态优势催生民宿经济 城市人变身"新村民"
2014年,方德辉初次来到贡鸭山村就被这里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夏季平均气温仅23度的宜人气候,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森林覆盖率,让这个位于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的小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方德辉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商机,将村委会闲置办公楼改造成民宿。从最初的8间客房发展到现在的40间,旺季时一房难求。这种成功不仅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在于方德辉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在我看来,这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第五小组"共建共享 新老村民融合共生
随着150多位城市人的陆续入驻,贡鸭山村形成了独特的"第五小组"文化。这些"新村民"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他们自发捐款12万元修建公共设施,成立兼合式党支部,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这种新老村民的良性互动,打破了城乡二元对立的传统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方德辉等"新村民"还定期慰问村中老人,提供维修服务和医疗帮助,这种人文关怀让乡村发展更有温度。这种城乡融合的发展模式,值得更多乡村借鉴学习。
从方德辉打造中华植物文化园的规划中,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性。这个深山小村的故事证明,只要找准定位、发挥特色,绿水青山就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