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房地产带盐人>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刚需的瓦解:小夫妻的百万买房旧事

房地产带盐人2023-01-27 06:28:00来自北京市

本文是专栏第500篇文章。

这是一对因为倒霉和“不自量力”买房而红的夫妻视频博主的故事,也是我经历过的众多类似故事中的一个代表,它回答了消费难以被拉动的一个成因。

郑州小夫妻一开始在郑州租房,跟很多年轻人毕业后组建家庭一样的,普通人的故事。在有限的收入下,最终咬牙百万购房,同时经历了怀孕、降薪等等,等待期房的过程中开始拍摄vlog,从最初眼中有光,苦中作乐到后来忧虑写满脸庞,眼神中不见了光彩。这对视频博主一度是很多人关注的代表,他们的经历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刚需购房群体的现实状况。

咱今天就从他们说起,他们最初视频中欣喜和憧憬溢于言表的状态,后面看来真的残酷。

“一百多万的房子说买就买,十几块钱的鸡腿却犹豫了半天”,这对小夫妻以自己的经历诠释了残酷的普通人生活——被房价所侵蚀的常规人生。

对比这组图片中俩人前后的变化,这件事的残酷之处并不是这对青年夫妇表情的逐渐黯淡,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群体被裹挟着进入一个修罗场,开始面对本不属于他们能力所及范围的事情,但是那时候相当多的人却认为以后会越来越好。

比如第一件事,动辄百万的房价买家习以为常。在一个信用杠杆加倍的投机主导的环境下,你贷款百万的房子,30年下来利息并不会比本金少,这种加杠杆把一切丢给未来的盲目乐观,几乎就等于无知,但我们能去笑话这对夫妻无知么?过去10年的真实写照就是,大家的收入增幅并没有实现“鸡腿自由”、“超市自由”,却误以为自己可以承受百万房款。

这背后是金融体系杠杆助推房地产,房贷是大多数普通人唯一可以轻松拿到的大额商业贷款,这对夫妻的例子就好比我们普通人被丢进全球对冲基金围猎的大宗期货市场,如一叶孤舟入汪洋自己却浑然不知,告诉大家我要赚大钱了,这种开端比之后的结果要残酷的多,结果根本不重要,他们的视频内容跟直播杀猪盘一样,只不过是被杀的在直播。

视频中这对小夫妻还踩中了房贷几乎最高点,但他们仍然是以轻松+有成就感为主的情绪在讲述这件事,附带一部分压力。那个6.27%的房贷利率,在今天看我相信大多数人能品出其中的残酷,但是主角脸上洋溢着的开心与现在的现实是巨大反差。

说一点残酷的马后炮:就你们这种孱弱的资金实力、收入水平,也敢玩这么大?还笑得出来?但是过去10年,这样的故事是楼市刚需的主流,要不然楼市也不会有曾经的辉煌火爆。可这背后是政策在推动、创造出这样一个可怕的市场,这对夫妻只不过是芸芸众生的渺小一份子。

这是我对他们视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自己2017年以来焦虑的一个源泉,那以后,无论买卖双方,从大一点的城市到许多的县城、新开发区,百万似乎是房价的常识,一种浮躁的声音为人所熟知——一百万算什么,似乎普通房子全款都不止一百万是应该的。

再比如第二件事,对期房的市场逻辑和潜在风险,这是几乎不需要多说了,后来的保交付,郑州首先宣布大干30天,言犹在耳,后来情况一句话总结——“今天是郑州保交付大干30天的第130天”,当然保交付绝不仅仅是郑州,就如同后来绝望的不仅仅是这对小夫妻一样。

第三件事,是特别重要的调控时机问题。对金融体系在那一波,包括之前几波房价普涨过程中的利率调控政策,刚需是没有清晰认识的。利率在2016年棚改之后,开始随着调控普遍进入到5~5.5%区间(并开始稳定在这个区间之上一度到了6.4%,直到去年开始下调),大家也不觉得怎样,可这是长期房贷利率,近五六年我们看看发达国家的房贷利率基本上都在2%以下,也是去年才随着美联储加息而有所上升。我们的公积金贷款利率都明显高于很多国家的商业贷款利率,即使公积金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

我们一边笑话日本房价泡沫,一边不琢磨一下为什么日本长期房贷利率长期在1%左右,而且还撬动不起市场需求;难道我们只笑话日本现在不行,却不去过问自己在走对方的老路么?(虽然日本不单纯是房价泡沫问题)

盲目的自信,就是被当韭菜割的一个前提。但这种盲目是被引导的。

大家去看看过去这几轮房价周期和调控,长期以来房贷利率唱主角,什么意思?就是每轮房价开始提速的时候,调控本身是对的,但是,利率一般作为最常用、最先用、用最久的政策,就是提升首套房二套房的房贷利率。

但是调控需要的是组合拳,单纯调利率有效,但副作用就是给了金融体系窗口期,银行在其他政策靴子没有落地之前,市场的热度未有效降下来之前,房贷利率的快速上调往往难以遏制房价第一波快速上涨,但是却收获了更多利息收入(包括预期收入,一份贷款合同周期内,虽然后来出了浮动利率,也是受最初参考值的影响)。

说点大家感官上比较熟悉的,比如视频夫妻所在的郑州,2016年涨价去库存、棚改货币化之后,有调控政策么?有,次序基本上如下:先是利率上浮15%~30%,然后是招拍挂门槛提升,包括新地块限售+无偿建设配套安置房+买地付款比例等等,之后才是其他政策陆续跟上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且,大家后来都知道最初政策是有滞后效应的,或者说越调越涨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各大城市圈的楼市,而且是调控周期中第一阶段,这时候房价接着涨,投资和恐慌的刚需接着往楼市里涌入。

注意,上面这个次序里,最前面出现的这两点一个是金融拿走利息,一个土地财政拿走地价增幅,楼市表面上的房价上升并不会成为普通刚需的收入,只是账面财富和银行需要偿还的房贷增长了。

按说过去这一二十年,我们普通人的收入(包括可支配收入)的确是有增幅的,并且曾经出现舆论上消费升级的导向,很多人还记忆犹新。但房子这种消费一旦成为唯一的主要支出,派生出20~30年的长期房贷,宏观上看只要不是全民持续收入增幅,并且跨越经济周期的话,早晚会吞噬掉韭菜的可支配收入。

才会出现鸡腿不舍得买,但房贷一掷千金的状况。

某项统计数据:德国每小时人均工资30美金,美国约为22美金,泰国4美金,(此处删减)。

当然,某些也有排名第一的,那就是人均工作时间一年高达2200个小时,而美国只有1610小时,德国1400小时......美国的行政费用占GDP的3.4%,日本占2.8%,(删减)。美国教育医疗费用占GDP的21.5%,日本占23.35,某些占3.8%......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研究发现,中国五项社保的法定缴费之和已达工资水平的40%,有些地区已接近50%。

某些社保缴费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然而即使这样,社保仍存在巨大亏空。某些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是商品本身价值的1.8倍。可支配收入是要剔除社保、个税的,然后大家算算再剔除每月房贷,刚需的消费瓦解已经很难从需求端改革了。

刚需的自不量力,是过去楼市的注解,是未来消费市场的噩梦。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